交通部在上個星期退回了各縣市提出的八條軌道運輸計劃而再度引起各方的廣泛討論.
每一個進步的城市都該有完善且符合當地需要大眾運輸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所費不貲的軌道運輸是否是唯一的選擇?這一次交通部對於全台”瘋捷運”現象所潑下的這桶冷水,希望能讓各縣市冷靜重新規劃出適切的方案.
其實就目前已經開工的台中捷運綠線來講,我個人其實是希望能夠有機會重來的,因為看看同樣出自台北捷運工程局且採用類似系統的台北捷運文湖線,想像一下未來台中市的文心路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模樣,就讓人覺得難過.
下圖為取自Google街景模式的台北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口,橫亙在復興南路上的高架軌道和忠孝復興站站體頗有壓迫感.
下圖同樣取自Google街景模式,台中向上路與文心路口現況,文心路中央分隔島上的棕櫚樹未來將被綠線的高架墩柱取代,未來的森林公園站(G10a)站體大約會位於圖中景觀天橋的位置.
想像一下,以後的文心路還能這樣美麗開闊嗎?對我而言,這並不是最適合台中的方案,網路上也早已有人發起搶救大台中捷運連署,最近常被提起的公車捷運系統(BRT),相對就很適合氣候宜人,馬路寬敞的台中市,而且建置的成本低時間短,很快就能投入營運.
下圖是取自維基百科的Curitiba公車捷運系統圖片,以加長的三段式公車增加運量,筒狀候車站除了提供較舒適的候車環境之外,也提供售票服務,可以省去上車購票所花費的時間,同時出口與公車門齊平的候車站也能節省旅客上下車的時間.
(More about Curitiba:http://thomaslockehobbs.com/2005/curitiba.html)
下圖是Google街景服務的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公車站現況,就我的觀察,目前文心路上的公車班次已經是夠密集了,但除了學生上下班時間外,車廂裏仍是相當空盪,所以台中應該暫時用不到三段式公車,提高運量才是當務之急.
而Curitiba的候車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的設計,不但能提供舒服又完善的服務來提高市民搭乘公車的意願, 也能成為城市裏另一種美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