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放在田間的三合院

上星期陪親友到台南鄉下去看了一塊打算建造退休後住所的農地.

農地的地點很好,臨近一座小小的天然湖泊,四周有大片蓮花田,盛開的蓮花飄來陣陣的香氣.

在一面寫著澳洲建築大師--Glenn Murcutt先生的話題時,也會天馬行空的想著那片農地上應該”放”著什麼樣的建築,才能和周遭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在離農地不遠的村落裏,依然保有著許多三合院民宅,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仍是屹立不搖;三合院是構成台灣農村地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最符合農家生活形態的住宅型式.

以三合院的外觀為發想,並考慮興建時對周遭環境的衝擊需減到最小,於是再進一步想到運用在台灣容易取得,堅固且能一再重覆使用的貨櫃,設計出這座由4個20呎貨櫃所組成,施工簡便,無需打地基,幾乎可以說是”放”在田間的三合院.

4 cont home in BaiHe front

4 cont home in BaiHe from east

4 cont home in BaiHe from west

4 cont home floor plan

作品不算成熟,農地也尚未購買,這個創作主要是想表達我對Glenn Murcutt先生選擇與氣候和大自然一起工作的理念的認同和支持.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澳洲建築大師--Glenn Murcutt

2002年,Glenn Murcutt成為第一位得到普立茲克獎的澳洲建築師,和其他光芒耀眼的大師相比,Murcutt先生的作品多半是小品的住宅建築,只有澳洲本土的鄉間能見到,連澳洲的大都市都無緣擁有一件由他所設計的建築,相當的低調,卻也讓我對他特別的好奇.
在國美館的圖書館裏,有本Murcutt先生的作品集,我已經翻閱過非常多次;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是與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建築物像是輕輕地”放”在土地上而不是建在土地上,這樣的概念深得我心,所以每次有機會,總不忘再看看他的作品集.
除了讓建築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之外,Murcutt先生大採用當地生產,容易取得且價格平實的建材,像是木材,石頭,混凝土,波浪鐵板等再普通不過的建材,難得的是這樣的作品看來簡單卻又注重細節,外表樸實卻別具美感,一點都不會讓人感覺到粗糙,徹底改變了我對於”鐵皮屋”的看法.

台灣近幾年興起了一股都市人到農村買地蓋農舍的風氣,在宜蘭,花東等好山好水的鄉間,不時會突然出現一座座和四周環境完全不搭的豪宅,每當看到這種景象時我就會想起Murcutt先生的建築.
比起澳洲,台灣的自然環境是更加脆弱需要保護的,買農地蓋農舍的人們,不就是想回歸田園,吹吹迎面而來的涼風嗎?便利的空調豪宅,還是讓它留在都市裏吧.
More Info:每年澳洲建築基金會都會推出建築大師班(Master Class),Murcutt先生也會主持其中的一個Master Class,這是一個可以和大師面對面學習的好機會;Glenn Murcutt Master Class Australia>>>http://www.ozetecture.org/oze_NEW_info.html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澳洲當代建築

建築業也有名牌現象,世界各國都想擁有知名建築師的作品來提高城市及國家的能見度;杜拜,北京,上海,正循著紐約,倫敦,巴黎曾走過的路努力追趕,試圖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站上國際舞台.

當然在澳洲的各大城市也能看到這種發展的軌跡,而雪梨歌劇院絕對是最為成功的一個例子,這座建築物自完工後便成為雪梨城市景觀的焦點,世上絕大部份的人都認得這潔白美麗的船帆型建築,它不但代表了雪梨,甚至代表了澳洲;歌劇院的原設計師--丹麥籍的Jorn Utzon也在2003年得到了遲來的普立茲克獎.

20060110 097

其他的普立茲克大師們在雪梨也留下不少傑作,像是1998年的得主--義大利知名建築師Renzo Piano所設計的Aurora Plaza.

20060108 007

當然還有超級巨星--1999年得主英國的Norman Foster的福斯特事務所所設計的Deutsche Bank Place.

20060108 005

或許是雪梨的藍天白雲和帆影點點的港灣美景影響了建築師,這些建築與地形和景觀都格外的融合,線條特別簡潔俐落具有現代感,外觀大量採用玻璃,金屬或是像歌劇院的白色磁磚等明亮材質,將雪梨映照的更加燦爛耀眼,也讓這些舶來品看起來很澳洲.

20060110 102

除此之外,當地建築師也有不少好作品,像這棟由Denton Corker Marshall(DCM)所設計,54層樓的Governor Philip Tower,一樓規劃為雪梨城市博物館,更酷的是在大樓之下還巧妙的保留了基地上原有的一排連棟街屋.

20060109 06520060108 03020060108 02320060108 027

由此可見,除了現代高科技風,澳洲對新舊融合建築也是情有獨鍾,另一個例子是利用長排的碼頭倉庫所改建的雪梨Blue Hotel(前身為W Hotel).

20060109 10520060109 106

雪梨市立圖書館則是由海關大樓變身而來,保留古典外觀但內部空間新穎而明亮,頂樓還成為深受當地人喜愛的時尚餐廳呢!

20060109 04520060109 05220060110 162

The Westin Sydney將新建飯店大樓和前方舊郵政總局大樓以挑高的中庭結合,創造出古典又氣派的空間.

20060108 16520060110 07420060110 075

沒有不可能,充滿冒險與實驗性格,是澳洲當代建築給我的感覺,近年來澳洲建築便是帶著這樣的精神,不斷給世人製造驚奇,北京奧運游泳中心--水立方,杜拜棕櫚島…,這些創意皆是來自於澳洲的建築團隊.

2002年首次有澳洲建築師得到普立茲克獎的肯定,也意味著當代澳洲建築已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了.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與海洋親近的水岸空間

澳洲是片乾燥的大陸,,對於居住在當地的人而言格外重要;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伯斯,阿德雷得,幾個人口百萬以上的主要都市全都緊鄰著能帶來豐沛雨量的海洋,水岸空間因此成為澳洲各大都市的特色,同時是深受城市居民喜愛的遊憩場所,都市景觀也因為有著廣大水面的映襯更顯得美麗耀眼.

  雪梨歌劇院旁水岸空間雪梨皇家植物園 

乍看2007年夏天到基隆搭麗星郵輪時所拍的照片,同樣是由港口,郵輪,水岸建築等元素所組成,基隆和雪梨不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基隆港郵輪碼頭與天秤星號雪梨港郵輪碼頭與Sun Princess 

親身走訪過感覺到最大的差別是:在基隆,水岸空間的規劃像是要預防人們掉進海裏,在雪梨,水岸空間的規劃是要讓人們隨時可以接近海洋,在雪梨,海洋不可怕,反倒和藹可親.

 雪梨皇家植物園雪梨動物園渡輪碼頭旁 

最近因為公視”痞子英雄”鏡頭下呈現出的高雄,讓我看到了一個屬於台灣的美麗水岸城市的可能,5月底時去了一趟高雄,真的,因為捷運開通以及即將舉行的世運會,讓高雄的城市空間規劃進步了很多,水岸空間的改變尤其顯著.

 高雄好望角海景餐廳哈瑪星遊艇碼頭 

最大的改變是:海洋不再被團團圍住而難以靠近,看看這二位在旗津渡輪站旁釣魚的少年家,連機車都騎了上去,和在雪梨皇家植物園堤岸邊準備垂釣的老先生不都一樣享受著與海洋共處的悠閒時光嗎?

旗津渡輪碼頭旁雪梨皇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