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的森林音樂會一直是我很嚮往能夠親身去體驗的,在森林氣息的圍繞下,演出的樂團和台下的聽眾少了距離感,交響樂變得平易近人多了.
今年的耶誕假期,台中的圓滿戶外劇場接連舉辦了三場精彩的音樂會,開闊的戶外環境中交響樂聽起來格外的悠揚美妙,聽眾們不但會隨著音樂打起拍子,小朋友們聽到熟悉的樂曲還會一起哼唱呢!
有了這個和柏林,洛杉磯同等級的戶外演藝空間,住在台中還真的滿幸福的.
柏林愛樂的森林音樂會一直是我很嚮往能夠親身去體驗的,在森林氣息的圍繞下,演出的樂團和台下的聽眾少了距離感,交響樂變得平易近人多了.
今年的耶誕假期,台中的圓滿戶外劇場接連舉辦了三場精彩的音樂會,開闊的戶外環境中交響樂聽起來格外的悠揚美妙,聽眾們不但會隨著音樂打起拍子,小朋友們聽到熟悉的樂曲還會一起哼唱呢!
有了這個和柏林,洛杉磯同等級的戶外演藝空間,住在台中還真的滿幸福的.
11月25日杜拜爆發了償債危機,屬於Dubai World集團旗下的營建公司Nakheel手上的各項偉大的建設計劃是導火線,巧合的是,位於杜拜的新世界第一高樓Burj Dubai(杜拜塔)即將於今年底落成啟用,不禁讓我再次聯想到歷屆世界第一高樓落成時間與當地重大經濟問題間的奇妙預言式關聯:
1929華爾街股市崩盤,美國進入了嚴峻的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時期,1930紐約克萊斯勒大廈落成,1931紐約帝國大廈落成.
1972紐約世貿中心落成,1973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1974芝加哥Willis Tower(前為Sears Tower)落成.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1998年吉隆坡雙子星大樓落成.
1999年7月台北101動工,2001年台灣出現了自1947年以來的首次經濟負成長,2003年後才漸回穩,2004年台北101正式完工.
2004年9月21日Burj Dubai(杜拜塔)動工,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2009年11月25日,杜拜國營企業Dubai爆發償債危機,Burj Dubai預計於2009年底完工.
與其說這些世界第一的誕生預言了經濟危機,不如說這是人們在長期經濟發展下所產生的好大喜功心態,盲目的投入大量金錢,不惜成本去建造與實際使用效益不成比例的巨大紀念碑,才導致了之後的經濟崩潰,競逐高樓的建築浪費現象的確是經濟反轉的一項警訊.
台灣大部份城市的人行道系統都稱不上完善,行人總得自立自強的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我現在所居住的台中市雖然貴為台灣第三大都市,市區沒有人行道的道路還是居多,行人只得在路旁隨處停放的車輛間迂迴曲折地前進,還得要注意身邊呼嘯而過的機車;有騎樓或人行道的道路也不見得適合行走,騎樓常會被做生意的店家充分利用,在騎樓下往往走了一小段就會遇上擋住去路的障礙物,只得重回路上與車爭道;人行道坑坑洞洞也就罷了,任意停放的機車,甚至還有轎車,五花八門的招牌,花盆,輪胎,各種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雜物都有可能出現,只能用”充滿驚喜”來形容,難怪許多人不論去再近的地方都寧可騎上機車也不願走路.
對於喜歡走路的我來說,台中特有的綠園道稍稍彌補了我心中的遺憾.
我對綠園道的定義是:兩側供車輛行走,中央保留綠帶做為行走與遊憩空間的道路;根據我的整理,在台中有不下十條的綠園道,幾乎環繞了市中心,同時也串聯了市內重要的公園,廣場,博物館,美術館…等,綠地美化都市景觀的同時,悠遊其中的人們更豐富了台中的人文地景.
綠園道的規劃讓行人和車輛共同享有了路權,人們可以從容的慢步行走,寬廣的綠帶也拉開了建築物之間的距離,遊走其間所欣賞到的城市景觀更加美麗開闊.
我所造訪過的許多城市中也有著綠園道的規劃,和台中一樣,這些城市中的綠園道都深受市民喜愛,甚至成為該城市的地標.
每個城市都該有屬於自己的長相,綠園道就給了台中一張有別於台北,高雄的臉.
升格後的台中,當然有資格要求和北高相同規格的公共建設,比如說捷運,但千萬別因此忽略了人行道和綠園道的建設,台中可以不必急著成為台灣第三個擁有捷運的都市,卻可以努力成為最適合行走的城市.
上星期陪親友到台南鄉下去看了一塊打算建造退休後住所的農地.
農地的地點很好,臨近一座小小的天然湖泊,四周有大片蓮花田,盛開的蓮花飄來陣陣的香氣.
在一面寫著澳洲建築大師--Glenn Murcutt先生的話題時,也會天馬行空的想著那片農地上應該”放”著什麼樣的建築,才能和周遭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在離農地不遠的村落裏,依然保有著許多三合院民宅,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仍是屹立不搖;三合院是構成台灣農村地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最符合農家生活形態的住宅型式.
以三合院的外觀為發想,並考慮興建時對周遭環境的衝擊需減到最小,於是再進一步想到運用在台灣容易取得,堅固且能一再重覆使用的貨櫃,設計出這座由4個20呎貨櫃所組成,施工簡便,無需打地基,幾乎可以說是”放”在田間的三合院.
作品不算成熟,農地也尚未購買,這個創作主要是想表達我對Glenn Murcutt先生選擇與氣候和大自然一起工作的理念的認同和支持.
建築業也有名牌現象,世界各國都想擁有知名建築師的作品來提高城市及國家的能見度;杜拜,北京,上海,正循著紐約,倫敦,巴黎曾走過的路努力追趕,試圖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站上國際舞台.
當然在澳洲的各大城市也能看到這種發展的軌跡,而雪梨歌劇院絕對是最為成功的一個例子,這座建築物自完工後便成為雪梨城市景觀的焦點,世上絕大部份的人都認得這潔白美麗的船帆型建築,它不但代表了雪梨,甚至代表了澳洲;歌劇院的原設計師--丹麥籍的Jorn Utzon也在2003年得到了遲來的普立茲克獎.
其他的普立茲克大師們在雪梨也留下不少傑作,像是1998年的得主--義大利知名建築師Renzo Piano所設計的Aurora Plaza.
當然還有超級巨星--1999年得主英國的Norman Foster的福斯特事務所所設計的Deutsche Bank Place.
或許是雪梨的藍天白雲和帆影點點的港灣美景影響了建築師,這些建築與地形和景觀都格外的融合,線條特別簡潔俐落具有現代感,外觀大量採用玻璃,金屬或是像歌劇院的白色磁磚等明亮材質,將雪梨映照的更加燦爛耀眼,也讓這些舶來品看起來很澳洲.
除此之外,當地建築師也有不少好作品,像這棟由Denton Corker Marshall(DCM)所設計,54層樓的Governor Philip Tower,一樓規劃為雪梨城市博物館,更酷的是在大樓之下還巧妙的保留了基地上原有的一排連棟街屋.
由此可見,除了現代高科技風,澳洲對新舊融合建築也是情有獨鍾,另一個例子是利用長排的碼頭倉庫所改建的雪梨Blue Hotel(前身為W Hotel).
雪梨市立圖書館則是由海關大樓變身而來,保留古典外觀但內部空間新穎而明亮,頂樓還成為深受當地人喜愛的時尚餐廳呢!
The Westin Sydney將新建飯店大樓和前方舊郵政總局大樓以挑高的中庭結合,創造出古典又氣派的空間.
沒有不可能,充滿冒險與實驗性格,是澳洲當代建築給我的感覺,近年來澳洲建築便是帶著這樣的精神,不斷給世人製造驚奇,北京奧運游泳中心--水立方,杜拜棕櫚島…,這些創意皆是來自於澳洲的建築團隊.
2002年首次有澳洲建築師得到普立茲克獎的肯定,也意味著當代澳洲建築已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了.
澳洲是片乾燥的大陸,水,對於居住在當地的人而言格外重要;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伯斯,阿德雷得,幾個人口百萬以上的主要都市全都緊鄰著能帶來豐沛雨量的海洋,水岸空間因此成為澳洲各大都市的特色,同時是深受城市居民喜愛的遊憩場所,都市景觀也因為有著廣大水面的映襯更顯得美麗耀眼.
乍看2007年夏天到基隆搭麗星郵輪時所拍的照片,同樣是由港口,郵輪,水岸建築等元素所組成,基隆和雪梨不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親身走訪過感覺到最大的差別是:在基隆,水岸空間的規劃像是要預防人們掉進海裏,在雪梨,水岸空間的規劃是要讓人們隨時可以接近海洋,在雪梨,海洋不可怕,反倒和藹可親.
最近因為公視”痞子英雄”鏡頭下呈現出的高雄,讓我看到了一個屬於台灣的美麗水岸城市的可能,5月底時去了一趟高雄,真的,因為捷運開通以及即將舉行的世運會,讓高雄的城市空間規劃進步了很多,水岸空間的改變尤其顯著.
最大的改變是:海洋不再被團團圍住而難以靠近,看看這二位在旗津渡輪站旁釣魚的少年家,連機車都騎了上去,和在雪梨皇家植物園堤岸邊準備垂釣的老先生不都一樣享受著與海洋共處的悠閒時光嗎?